尋找靈魂的東協廣場:不只是嶄新硬體的「大平台」 ,而是對移工的傾聽與尊重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
「為期一小時的揭牌儀式中,我們看到市府企圖藉由嶄新硬體設備來服務移工的決心。可是最重要的軟體層面,是傾聽、陪伴與尊重,市府各局處是如何看待在台62萬名移工?這場揭牌儀式無法回答我們的疑問。」

文:陳翰堂|攝影:江彥杰

伴隨著悠揚的印尼音樂「甘美朗」,「國際移工生活照顧服務中心」「東協廣場溝通互動平台」「東協四國駐台辦事處巡迴服務中心」於2017年1月8日揭牌,東協廣場正式在市府主導之下,成為一個東南亞的「大平台」。

市長林佳龍於揭牌儀式中再度宣示「彩虹之美,在於多色共存;台中之美,在於多元共榮」,會中也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、外交部中部辦事處大使宋子正、移民署署長何榮村,以及印尼、越南、菲律賓與泰國的駐台官員一同揭牌。

DSC_0294
DSC_0375

從去年7月的東協廣場揭牌儀式後,市府陸續於東協廣場舉辦各類活動,並宣布2017年將結合東南亞文化策畫12場公開活動。

當我們看到東協廣場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官方單位進駐於此,試圖為移工及居民服務的同時,也必須思索:東協廣場的主體──近62萬名的「移工」仍對此區域的公辦服務資源、各類需求的使用感到迷惘及無所適從。

這類情況其實每日都在發生,尤其相較於公部門專責單位,各類民間組織或許更貼近移工的生活困境與勞動需求。

15943335_10209688323377861_863163502_o

就在「國際移工生活照顧服務中心」「東協廣場溝通互動平台」「東協四國駐台辦事處巡迴服務中心」揭牌儀式的同一時間,我們陪同一位印尼籍移工朋友一同前去TIWA(台灣國際勞工協會),希望了解《就業服務法》52條修法之後的配套措施。

這位移工朋友的僱主希望續聘,但要求他期滿返國再回鍋,其仲介便順應雇主要求,以期勞工再次負擔龐大仲介費。又或者上週,我們協助桃園群眾服務協會,到潭子帶離一位可能遭受被照顧者施暴的菲律賓看護,在本應合法帶離看護前往驗傷的過程中,雇主與仲介一直以家中物品不見,要求檢查該名移工的隨身行李,藉此強加竊盜罪名於看護,而忽視看護工作期間身心靈的創傷。

在為期一小時的揭牌儀式中,我們看到市府企圖藉由嶄新硬體設備來服務移工的決心,可最重要的軟體層面,是傾聽、陪伴與尊重,還有市府各局處是如何看待在台62萬名移工?這場揭牌儀式還仍無法回答我們的疑問。

「1095」衷心期盼,有一天台灣能正視這群在台的東南亞移工朋友,願這個新成立的移工服務中心,能真正「服務」這群在台的東南亞移工,而不是一個實體的1955專線,撥通成功後,案情石沉大海。我們相信市府將會用心經營此大平台,讓它真正發揮功能,同時也懇請市府了解,中部地區(中、彰、投)已有約17萬的東南亞移工,他們一個禮拜只有一天的休息時間,有機會出來放鬆喘氣,請給他們一個可以身心修復、自由思考,而不被任意打擾的活動空間。

相關評論與報導:

責任編輯:吳象元
核稿編輯:楊之瑜